杨喜冬,女,汉族,河南濮阳人,硕士,中国共产党党员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。2016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,2016年7月到我校任教至今。主持完成厅级课题5项,参与省级课题6项,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。曾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、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“大比武”一等奖、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(高校思政)二等奖、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“金课”三等奖、河南省医学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、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、第十四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基金二等奖等多项荣誉。
治学,其业精于勤,博览群书,铸就扎实深厚理论功底;为师,其明朗豁达,循循善诱,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。她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喜冬,数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学岗位,牢记使命,砥砺前行。
热爱教育 行稳致远
“我小时候的梦想,就是成为一名教师。”杨喜冬说。一方面,在她小学、中学、本科、研究生的每个学习和成长阶段,都有不少好老师以扎扎实实的学识功底、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、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她、鼓励着她,让她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向往,并在内心逐渐生根发芽。另一方面,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她从儿时起就喜欢在讲台上“讲课”,家庭中父母对她的谆谆教导、殷殷期盼,以及家族成员潜移默化对她的影响,最终铸就了她。2009年,杨喜冬如愿以偿考取了她喜欢的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,在这里开启了四年的大学生涯。记忆中最畅快的体验,是在大学的微格教室,在这里她锻炼了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学技能;最忐忑的经历,是在大四实习的高中教室里,在这里她体会了与学生上课的真实感受,但这些还不够,她背着行囊独自远行,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,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高校教育事业中,把知识倾囊相授给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子。“热爱,能抵岁月漫长,能够在医专从事我喜欢的教学工作,是我最大的荣幸。”杨喜冬说。
立足课堂 传递能量
讲好思政课,关键在教师。怎么把思政课讲深、讲透、讲活呢?怎么样才能尽量避免出现“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45分钟而学生岿然不动”的现象呢?怎么样才能解决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出现的痛点、难点和堵点呢?她始终立足课堂,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、亲和力和实效性,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。第一,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,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。她认为,不仅要重视理论讲授、案例教学、课堂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,还要充分利用网上VR红色展馆、模拟时事报道、精读经典原著、红色书信等特色方法服务教学内容,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、难点。第二,注重链接医学专业,提高协同育人效果。她非常注重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,在教学中找准教材内容与医学专业的契合点,并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,以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。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,将红医文化、红医故事、红色医院融入课堂教学,以红医精神升华青年担当,助力学校为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。第三,注重价值引领,强化青年担当。思政课无论讲什么内容,最终都要落实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上,强化青年学生的新时代担当。为此,她指导学生开展“读红色经典、听红色歌曲、访红色基地、调研社会热点”等系列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,将个人小我融入社会发展大我之中,做到理实结合,达到“八个相统一”效果。得益于这种善于钻研、勤于思考、精益求精的劲头,她从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练兵、大比武、大展示一路走来,到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上大放异彩。杨喜冬感慨地说:“备赛参赛过程中,我经历了很多艰难时刻,熬过很多通宵,有过多次挫败感,但我始终相信,无论成功与否,总会有收获。”
醉心学术 追风逐梦
理论无止境,研究不停歇。对于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杨喜冬醉心于科学研究,不断促进教学研相结合。一是以教学促进科研。思政课教学如何创新?实践教学如何更有效开展?学生抬头率不高怎么办?她坚持问题导向,以教学问题促进科学研究,相继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“高职院校思政课‘四位一体’实践教学模式研究”、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课题“项目化教学法在医学高专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”、河南省人文社科项目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研究”等5项教学科研项目,发表数十篇相关学术论文,并在教学科研项目中结合学生专业、医专特色、学生实际,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。二是以科研促进教学。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,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。她及时将教学科研成果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,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课堂实践、校园实践、社会实践、网络实践,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,并荣获学校职业教育优秀案例二等奖、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杨喜冬表示,自己将继续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加强教学研究,撰写学术论文,提高教学水平。
初心不改,进而有为。教育者的情怀让杨喜冬收获无数医专学子的信任,教育者的梦想也在医专这一方热土中茁壮成长。